1999年,美國加州施樂(le) 公司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別提出泛在網及物聯網的概念。泛在物聯是指信息可在不限製時間、地點、人和物這四要素的情況下實現*的連接和交互。
“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本質在於(yu) 電力行業(ye) “能源數據”的收集、交換、融合及擴展應用,具有全息感知、泛在連接、開放共享、業(ye) 務創新基本特點。
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基本構架:
為(wei) 了實現電力泛在物聯,需要進一步構建開放、分層、可擴展的網絡體(ti) 係結構,因此在物聯網的感知延伸層、網絡傳(chuan) 輸層及平台應用層的基礎上,增加了邊緣計算層,實現能量流、信息流與(yu) 業(ye) 務流的交互耦合。
感知延伸層是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基礎,相當於(yu) 人體(ti) 的“神經末梢”,由狀態感知和執行控製主體(ti) 終端構成。網絡傳(chuan) 輸層是感知延伸層與(yu) 平台應用層之間的數據傳(chuan) 輸通道,為(wei) 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各類型業(ye) 務提供可靠的通信信息服務。電力物聯網通信方式包括近距離有線/無線傳(chuan) 輸、傳(chuan) 統互聯網、移動空中網等。
相比於(yu) 傳(chuan) 統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增加了邊緣計算層,即靠近末端感知節點處於(yu) 網絡邊緣的分布式智能代理。其將感知層的一些設備通過總線、無線自組織傳(chuan) 感網等通信方式接入邊緣計算層,在處理分析感知層的海量數據後,傳(chuan) 送至雲(yun) 平台集中處理。平台應用層基於(yu) 電網運行數據,結合現代先進技術手段,將數據進行融合分析,解決(jue) 傳(chuan) 統能源生產(chan) 運行方式下的存儲(chu) 問題,從(cong) 而實現信息互聯共享。
未來的全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可提供高滲透率分布式清潔能源的電力係統的支持。在中國能源生產(chan) 以及高質量消費革命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電動汽車與(yu) 充電基礎設施的推廣應用以及分布式電源的發展等使得原先以單向潮流為(wei) 主電網的發展形態逐漸演變成互聯互通、優(you) 化互動、平衡共享的新型電力互聯網,進一步推動著能源生產(chan) 消費變革。
當今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關(guan) 鍵特征之一便是以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為(wei) 創新基礎,以“大雲(yun) 物移智”為(wei) 代表,通過物與(yu) 物、人與(yu) 物之間的物聯網信息交互,實現感知更多麵化、傳(chuan) 輸更可靠化、處理更智能化的新型互聯網技術。因此,對於(yu) 處在電網形態轉變關(guan) 鍵節點的中國,亟需開展物聯網技術與(yu) 智能電網的深度融合。2019 年,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三型兩(liang) 網”戰略目標,將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規劃為(wei) 近 3 年國家電網的任務,並提出到2024年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這一宏偉(wei) 目標。